前些年每當人們提起物流運輸,總會在腦海中浮現出“大車”、“長途”和“賺錢”幾個詞語。而現在同樣提起物流運輸,人們的腦海中卻會有了“太辛苦”、“不好干”、“賠本”的概念。27日記者在調查中發現,很多貨車主抱怨賺錢少甚至不賺錢,甚至有不少車主選擇把車賣掉另擇他業。在采訪中車老板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看看這些在道路上忙碌的人們到底能賺多少錢。
一年養車費用高達六七萬元
“愁死我了,這車不能再留了,我得趕快把它賣了。”說話的是家住薛城區泰山路上的吳先生。據了解,吳先生在前幾年購買了一輛前四后八的半掛牽引車,當時買車的時候物流運輸業還較為堅挺,于是吳先生東湊西借花了幾十萬元買下了這輛半掛車,尋思著兩三年內可以回本,可現實的殘酷卻讓他不得不面對當下的困境。
“別說回本了,現在一年能把車養好都算好的。”吳先生告訴記者,物流運輸業不景氣在他意料之外的,這個沒什么好怨的,只能算自己倒霉??绅B車費用之高是在他意料之中,卻還是無力承擔,如何不令他感到煩惱?
吳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買車后一年內什么都不干得花多少錢。“先從大頭說起吧,買大車的沒有不買全險的,保險全買是一年近4萬塊錢,再算保養吧,換機油、保輪等一套弄下來就得一萬塊錢左右。這里還有個輪胎折舊的花銷,大車跑的越多,輪胎就越換的勤,平均下來一年得換一次,這換一次一萬五千塊錢就沒了,還有大車是一年一審車,審車加二級維護又是四五千塊錢。”吳先生表示,保守估算一年光養車的費用就要高達六七萬元。
“像我這樣沒有固定的貨源,一個月也就接一趟活根本就賺不到錢,又養不起車,我不賣還等著這車漲價嗎?”吳先生告訴記者,貨車買來后每年都會折舊五六萬元,比方說四十萬買的新車,第二年再賣就只值三十五萬,以此類推。“不只我有這樣的想法,很多和我一樣的貨車司機都想把車賣了。車子養不起,越放越不值錢。”吳先生說。
四五年前棗莊到包頭一噸運費兩百多元 現在一百四五十元
“以前去一趟內蒙古運費能給到一萬一二左右,去掉油錢過路過橋費還剩五千多,一月跑上三四趟就是一萬多奔兩萬塊錢,多賺錢呀。”家住薛城區永興路上的楚先生表示,四五年前的物流運輸業無異于一塊大肥肉,鮮美又可口。“運費高成本低,想不賺錢都難。”楚先生說。
而現在的運輸業又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呢?楚先生搖了搖頭,表示現在與四五年前已經大不相同了。“首先就得說下運費,因為下滑最明顯的就是運費,有的都能下滑近一半。”楚先生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,五年前從棗莊往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和包頭市一帶運煤炭,一噸可以給到兩百多元錢,一車能拉五十五噸,那么單次收益為一萬一千多,而那時的高速收費加上油錢總共也就五千元,凈賺五六千元。而現在如果是同樣的地點和路線,同樣運煤一噸只給一百四五十元的運費,一車五十五噸只有八千的收益,運費低了的同時,成本卻高了。“油價上漲了,成本明顯就高出來了不少?,F在不少私家車燒汽油都覺得油價高燒不起,貨車都是燒柴油的,而且路途遙遠,油價上漲后開銷增加明顯。”楚先生表示,現在去一次內蒙古油費加上高速通行費得七千元,這樣算來凈賺幾乎為零,是明顯的賠本買賣。
車老板楚先生:省去請司機的開銷 頂多不賠本
“以前一個月我跑上四趟內蒙古,現在一個月能跑上一趟就很不錯了。”楚先生告訴記者,他跑物流已經有十個年頭了,這十個年頭他見證了我市物流運輸業的興衰。
楚先生表示,十年前物流運輸業并沒有像現在這樣發達,那時候能買起大貨車的也是少之又少,大多是好幾個人一起湊錢買。“因為車少活多,運費高成本低,那時候是真的賺錢。”后來很多人都買車加入到物流運輸業想分一杯羹。
“大約在五六年前吧,也就是2008、2009年之間,物流算是到了巔峰時期,只要能買得起大車,堅持跑兩年就可以回本,五年就可以買套新房子。”楚先生說,在高利潤的吸引下,加入物流業的人越來越多,大家似乎都看到了物流業美好的明天,但情況恰恰相反。
楚先生又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,他的一個朋友以前是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往江西省九江市運香蕉,五年前運費是一噸八百元到九百元之間,而現在卻降到了六百元左右。“行業飽和是物流業下滑的一大因素,因為你覺得運費低大可不干,有的是人想干。”
“以前都是買車后雇司機來開,一個司機每月的工資為五六千元,即使這樣貨車主一年還是可以賺近二十萬;后來運費降低后,車主都不舍得雇用司機了,選擇親自上陣,節省了請司機的開銷,一年也才賺近十萬。到現在很多貨車主就算是自己親自上陣,頂多也就是不賠本。”楚先生表示,不要覺得物流運輸是個輕巧差事,其實貨車司機非常辛苦,不僅天南地北地跑,不能回家,又是高危職業,換來的僅僅是零星的回報或者賠本,這樣的結果令他們無法接受,放棄也是在所難免的。 |